購物車

Nike Air 的視覺歷史,Nike 革命性的緩震系統。

通過布倫丹鄧恩

沒有哪個名字比 Tinker Hatfield 更能與Nike Air Max的歷史聯繫在一起,這個運動服裝品牌於 1987 年推出的改變遊戲規則的緩震方法。哈特菲爾德負責 Nike 時間軸上大量重要的創新和設計,他無數次講述了他訪問法國蓬皮杜中心的故事,該中心最初是讓 Nike Air 技術可見的靈感來源。但他不值得所有的榮譽。另一位開啟Visible Air革命的 Nike 資深人士是緩衝創新總監Dave Forland ,他於 1985 年開始致力於最終成為 Nike Air Max 的項目。

當 Forland 開始時,Nike Air 並不是一項新技術,Nike Air Tailwind在 1978 年推出了專有的緩震系統,但這種緩震系統一直是模糊的,埋在泡沫外底的範圍內,並且隱藏在穿著者的視線之外。可見空氣時代所做的就是打破鞋底,讓消費者清楚地了解NIKE所宣傳的技術。這一刻對NIKE來說非常重要,因為它讓該品牌能夠傳達關於其創新的清晰視覺信息,而不是依賴數字和更好性能的承諾。這種創造具有視覺衝擊力的運動鞋技術以傳達明確信息的方法,無論是 Lunar、Free、Flyknit 還是其他,對於確立 Swoosh 標誌的身份至關重要,並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與首次出現在1987 年Nike Air Max 1登場。

戴夫福蘭 (Dave Forland) 解釋說,對 Nike 密封空氣單元的接縫進行簡單的轉換,就可以讓這一切成為可能。在 Nike Air Max 系列之前,這些單元的特點是側面有接縫。一位NIKE設計師建議製作頂部有接縫的單品,這樣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外露的窗戶。「這一發現讓我們在單元的側壁上沒有接縫,」Forland 回憶道,「並提供了一個暢通無阻的單元視圖。」

整個 Air Max 方法在當時非常不合時宜,因為這項技術是在NIKE開始縮減氣囊尺寸的時期孵化的。「Air-Sole 單元變得越來越薄,以簡化製造過程,」Forland 說。「我們想要回到的是向鞋底注入更多空氣。」

這一追求也沒有止步於 Air Max 1——對更多空氣的追求導致年復一年地產生更大的氣泡,最終的目標是創造一款鞋底全是空氣的運動鞋。這裡的基本方法是在任何地方減少泡沫並添加空氣,但是,設計團隊可以管理它。在 3 月 26 日的Air Max 日之前慶祝活動期間,NIKE邀請 Forland 回憶 Visible Air 歷史上的一些關鍵時刻。以下是 Forland 對這項技術的誕生、實施和微調的思考,正是這些技術幫助這條傳奇系列保持了這麼多年的相關性。下面的組絕不是每個 Air Max 型號的詳盡清單,這樣的列表需要更多的像素和段落,但它涉及重要的條目,這些條目標誌著 Nike Air 的轉變或特別重要的進步。用弗蘭德自己的話來說:

Nike Air Max 1 (1987)

「在可見空氣出現之前,Air-Sole 單元(如 Air Tailwind 中使用的那個)變得越來越薄,以簡化製造過程。我們想要回歸的是注入更多空氣鞋底在腳下實現強大的緩衝感。這個思考過程是我們第一次開始將其稱為「最大空氣」或「最大空氣」。


Nike Air Max 90 (1990)

「釋放越來越多的氣墊是我們的首要目標。Air Max 1 和 90 的前腳都有 Air-Sole 單元,但它是完全封裝的,我們沒有辦法用我們當時用來製作 Air-Sole 單元的技術讓前掌可見。」


Nike Air Max 180 (1991)

「Air Max 180 是最難製作的 Air Max 運動鞋之一。它採用與 Air Max 1 相同的管材技術,但與 90 和93 我們想讓 Air-Sole 單元更大。我們的想法是去除 Air-Sole 單元下方的泡沫,並將外底直接與 Air-Sole 單元匹配。」


Nike Air Max 93 (1993)

「直到我們開發出吹塑技術,我們才接近實現全長氣墊,該技術首次用於 Air Max 93。吹塑工藝使我們能夠創造 3D 的 Air-Sole 單元並保持其自身的形狀。在此之前,氣壓決定了它們的形狀,它們會像氣球一樣膨脹。」


Nike Air Max 95 (1995)

「採用這種新方法,氣壓只會增加氣墊單元的緩衝性能。這使我們能夠製作出適合鞋類前腳曲率所需的形狀。我們第一次Air Max 95 中使用了它,它仍然由兩個獨立的 Air-Sole 單元組成。」


Nike Air Max 97 (1997)

「直到 1997 年,我們才得到 [全長 Max Air]。在那兩年的時間裡,我們想出了如何創建一個互連單元,將腳跟和前腳掌整合在一起。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發明一種方法來保持我們用來製造 Air-Sole 單元的熔融薄膜足夠長的時間,以便在其上閉合一個全長的三維模具。」


Nike Air Max Plus (1998)

「Tuned Air,在 Air Max Plus 上使用,更多的是力學和氣墊的交集。想像一下 Nike Shox 和 Nike Air 的結合。它通過在內側添加機械半球來工作氣底單元,增加鞋子的穩定性。」


Nike Air Max 360 (2006)

「Air Max 360 的目標是嘗試從製鞋過程中完全去除泡沫……我們現在想要實現的是在空氣中騎行的感覺。取代泡沫「在 360 中是一個籠式氣墊單元。事實上,Air Max 360 是唯一一款採用 Caged Air 的 Air Max 運動鞋,Caged Air 傳統上用於 Zoom Air 應用程序。」


Nike Air Max 2015 (2015)

「正如我之前所說,隨著時間的推移,泡沫會分解,但空氣永遠不會失去它的特性。同樣,使用更少的泡沫,我們可以在腳下放置更多的空氣,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標之一。在這個「這一點我們非常了解 Nike Air 的性能屬性。 這很令人興奮。我記得第一個吹塑成型的 Air-Sole 氣墊單元,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,但不知道人們是否會接受它。 」

— End —

發佈留言
全台满额免運

全場滿1599免運

3-5天極速到貨

3-5天極速到貨:宅配、超取

正品品質

專櫃正品

七天鑒賞期

七天無條件退換貨

© 2022, built with love by Air-Max-TW.com
線上LINE客服